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7-05 07:07:51
地 点:北京
重視AI擁抱AI 產業升級形成合力壯大聲勢
築牢AI安全防線,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數智驅動、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範式,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融合發展;重視並及時跟進AI,然後擁抱AI,實實在在地應用AI,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上下功夫;推動從芯片到算法的人工智能全棧協同創新……圍繞發展人工智能、推動科技創新,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董事長齊向東:
築牢AI安全防線
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張雪
數字革命正席卷全球。以DeepSeek的銳意突破為號角,千行百業拉開智能化的序幕,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履職以來,全國政協委員、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的建言緊扣推進互聯網行業高質量發展與應對網絡安全挑戰。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了齊向東,了解他關於創新與安全的思考和建議。
平衡好創新與安全
“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深刻重塑生產生活方式和科技創新模式。”在齊向東看來,創新是第一動力,安全則是底線要求。隻有築牢安全防線、守住合規底線,創新才有可能行穩致遠。
齊向東表示,國產大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顛覆了傳統的人工智能創新模式,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向千行百業滲透。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發展的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也是注定要走進千家萬戶的關鍵共性技術。”齊向東表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能切實增強我國在數字經濟、高水平人才引育和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等方麵的優勢,提升在國際技術標準與安全治理等領域的話語權。
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的同時,“成長”的煩惱也如影相隨——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相關安全挑戰也日益嚴峻。
齊向東提出,要平衡好創新與安全:首先,關注安全防護體係的構建,特別是建立適配大模型的縱深防禦體係,做好“內防內鬼,外防攻擊”,對數據安全、終端安全、API安全等方麵給予全方位安全保障;其次,擁抱先進的安全防護手段,用好“AI+安全”創新成果,提高安全防護效率,有效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飽和式”攻擊等各類新威脅;最後,建立高效的應急響應機製,一旦發現惡意行為或潛在安全事件,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今年,我重點關注這方麵內容,期待能夠用一些切實可行的舉措,為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貢獻新力量。”齊向東說。
齊向東建議:通過出台大模型網絡數據安全強製合規要求等文件,對企業做好人工智能時代的安全防護工作給予清晰指引;鼓勵產業定期開展網絡和數據安全“體檢”,幫助企業進行安全能力的查漏補缺,實現安全能力的持續提升;設立專項基金促進“AI+安全”創新成果落地,推動各領域頭部企業與專業的網絡安全企業開展聯合創新,提升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金融等新興場景的安全防護效能。
書寫中國科技企業責任與擔當
“未來,技術革命的浪潮必將一浪高過一浪。”齊向東相信,隨著人工智能不斷突破創新,“人工智能+千行百業”將催生大量新場景和新業態。“這些新場景和新業態也會帶來全新的安全問題。盡管麵臨艱巨挑戰,但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解決它們”。
“保障人工智能時代的網絡空間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齊向東說,奇安信堅持“安全快一步”——快一步抓產品、抓技術。他說,所有技術都有短板,所有網絡攻擊者捕捉的都是技術的短板,而使用者看到的都是技術的長板,短板隻有黑客能看得見。要兼具兩隻慧眼,學會用兩隻眼睛瞄兩個方向,一個要看到技術長板,一個要看到技術的短板。“這就是網絡安全公司獨特的地方,我們要在行業裏練出特殊的功能和本領”。
“我們敢於在科技創新上大力投入,緊抓網絡和數字經濟中強大的應用場景,解決政府和企業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網絡和數據安全問題。麵對這些挑戰,我們網羅全球技術和人才,列出一個個技術攻關項目,逐一攻克。我們還生產優質產品,構築網絡安全體係,助力政企機構數智化轉型。同時,保障網絡安全也讓廣大消費者放心使用數智化產品。”齊向東表示,奇安信之所以能在10年時間快速成為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的領軍企業,除了自身堅持奮鬥之外,最重要的是融入網絡強國和數字經濟建設的浪潮中。
齊向東告訴記者,奇安信所處的軟件產業是支撐新技術發展的一大關鍵,也是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他關注到,目前我國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麵臨一定挑戰:一方麵,軟件產業競爭激烈,招投標“低價惡鬥”、項目轉包等現象,拖累了軟件產業的創新步伐;另一方麵,軟件產業的市場價值被低估了,這不利於產業持續創新發展。
因此,齊向東格外關注這方麵內容,希望能為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董事長宋海良:
讓“人工智能+”與“能源+”
融合發展
◎記者 王文嫣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人工智能+”與“能源+”的融合應用場景不斷湧現,兩者深度融合將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有力推動生產力質態躍升。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深度融合,既是保持產業持續競爭力的需要,也是落實“雙碳”目標的戰略選擇和核心抓手,意義十分重大。
“應深刻理解和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宋海良介紹,中國能建近期完成了DeepSeek係列模型的全平台接入與私有化部署,並深度融入自主研發的“能AI”助手,實現人工智能的全麵賦能。中國能建將構建一套由大模型、小模型、傳統人工智能模型共同組成的“能AI”模型體係,打造“知、視、感、算、預”等豐富的算法模型,形成對能源電力多業務領域、新基建全過程的係統性算法支撐。中國能建還計劃依托100餘個業務場景,通過加速迭代和係統提煉,建立健全十二大業務產品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標準體係,逐步向工程項目延伸擴展,係統打造具有能建特色的“人工智能+”品牌形象,不斷提升公司在人工智能產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從更高層麵來看,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深度融合,是構建新型能源體係、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通過人工智能賦能,可以對複雜的能源網絡進行精準建模、深度分析、監測預警、智能決策控製與安全高效地運營,進一步提高新型電力係統的負荷智能管理、穩定運行和安全防護水平。人工智能技術具有顯著的融合耦合效應和放大效應,與能源技術結合可以在碳監測、碳足跡、碳核算、碳交易等多個方麵發揮節能減碳作用,也將成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
宋海良認為,可從多個方麵加快構建“數智驅動、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範式,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能源+”融合發展。
“算力、算法、數據、場景是人工智能的四大要素。”宋海良表示:
在發展算力方麵,通過統籌規劃算力與能源基礎設施,構建“數能一體”新底座。
在具體操作層麵,推動“算、網、能”融合,將算力、網絡與能源基礎設施融合建設納入“十五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數據流與能源流,構建覆蓋國家樞紐、區域集群及城市數據中心的分層協同布局。優化空間布局,深化“東數西算”“西電東送”“西電東儲”多向協同,在西部可再生能源富集區建設“風光儲算一體化”基地,實現算力就近消納綠電,降低算力中心的碳排放強度。
在拓展場景應用方麵,打造“數智綠色”示範體係,大力推廣城市“八網融合”新模式。以能源網、數字網為核心,係統整合交通網、水網、生態網、產業網、健康網、文化網,打造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新圖景。通過車路雲一體化降低交通係統綜合能耗,通過光伏發電、人工智能溫控與儲能係統集成建設零碳智能建築,通過人工智能驅動流程優化與能源循環利用構建智慧綠色園區,加速重點領域場景落地。
此外,宋海良建議,加強產業協同和產業孵化,帶動芯片、儲能、智能裝備等產業鏈升級,培育“人工智能+能源”萬億級融合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董事長黃立:
順應AI發展趨勢
在未來產業上多做實實在在的工作
◎記者 荊淮僑
“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是科技變革的風向標,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要迎難而上、向新求變,才能在全球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低空經濟重構空間資源利用,AI技術重塑產業邏輯,民營經濟聚力創新研發,這些力量的交匯,給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創新動能。
民營企業要形成高效的體係化創新,展現出更大的創新合力,在新賽道上培育新質生產力,在未來產業上多做實實在在的工作,為國家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助力萬億低空產業飛穩飛好
“低空經濟不僅會重構人類對空間資源的利用方式,更會成為全球競逐的新經濟賽道。”黃立認為,過去一年,以eVTOL(垂直起降飛行器)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迭代升級,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也逐步滲透到尋常百姓生活,為構建現代產業體係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黃立看來,低空經濟產業正處在即將爆發的節點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如果能加快飛行器的商業化速度,可能催生出一個媲美新能源汽車的新產業。
安全是前提。黃立認為,安全的背後是很多技術性工作,既有空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涉及空管方麵的製度規範和調整優化。今年全國兩會,黃立重點關注如何通過完善法規製度,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黃立建議,根據行業發展的整體情況,進一步優化更新技術規範,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簡化和加快審批,從而推動整個eVTOL行業的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
重視AI、擁抱AI、應用AI
如今,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各個領域,並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AI技術發展飛速,高德紅外也要順應這種變化,不斷創新。”黃立表示,要重視並及時跟進AI,然後擁抱AI,實實在在地應用AI。
“DeepSeek的橫空出世表明,依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國企業同樣能在AI領域取得突破。”黃立說。
以自動駕駛為例,黃立介紹,紅外熱成像技術本身具有的“不受光線幹擾,準確識別目標”的特性,能為自動駕駛提供更多的安全冗餘。早期,一些廠商用紅外探測器芯片做成一個紅外熱像儀,實現在夜間觀察目標、場景或測溫等功能。如今,越來越多自動駕駛企業、無人機企業嚐試將紅外熱成像技術與原有的視覺方案、AI算法融合,以形成新的智駕模式。
據了解,去年以來,高德紅外開始在圖像質量、生產自動化等環節應用AI工具。
黃立介紹,現在已有10多支AI團隊分布在高德紅外的不同部門,用AI手段協助解決技術問題。此外,公司還設立了AI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整體的AI應用。除了在科研方麵,公司在財務、行政、人力資源等管理上也應用了AI工具。
在未來產業上多做實實在在的工作
“我們在AI的原創技術、根技術和底層技術的研究,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包括配套的算力、芯片等方麵,也麵臨諸多挑戰,需要所有企業共同努力。”黃立說,整體來看AI技術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在黃立看來,DeepSeek在AI領域的重大突破,給高科技民營企業爭了光。他認為,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背後是國家對民營企業的關心愛護,同時也反映出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為民營企業提供了有所作為的土壤。
“作為一個高科技行業的民營企業家,更應發揚企業家精神,心無旁騖、堅定信心,把全部精力放在企業發展上。”黃立表示,民營企業要主動布局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上下功夫,在謀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飛騰公司副總經理郭禦風:
推動人工智能全棧協同創新
◎竇世平 記者 劉怡鶴
近年來,我國逐步構建了較為全麵的人工智能產業體係,取得了以DeepSeek為代表的眾多創新成果。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千行百業探索落地應用。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禦風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的爆發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帶來機遇,需求驅動倒逼著技術迭代升級。他建議,推動從芯片到算法的人工智能全棧協同創新,夯實拓展應用場景,倡導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促進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健康發展。
緊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
在郭禦風看來,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協同創新的優勢得到了激發。例如,飛騰公司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產業生態開放聯合的理念,著力攻關芯片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和合作夥伴共建開放、繁榮的生態。
2024年以來,公司新一代服務器芯片飛騰騰雲S5000C在關鍵行業實現部署應用,新一代桌麵處理器芯片飛騰騰銳D3000發布,整機產品陸續麵市。飛騰係列CPU芯片的累計銷量率先突破了1000萬片,廣泛應用於國家重大工程、黨政辦公、金融、能源、交通等關鍵領域,並首次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實現規模化應用,標誌著國產CPU從“可用”進一步邁向“好用”。
郭禦風認為,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為集成電路產業帶來機遇。國產AI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對國產通算處理器芯片和智算處理器芯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芯片不僅要算力更強,而且要更懂產業,能更好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因此,集成電路企業要以市場需求出發,不斷迭代、升級產品。我們正推動飛騰騰雲S5000C、飛騰騰銳D3000等產品與國產大模型的深度適配,未來將在智慧醫療、工業質檢等領域形成示範應用。”郭禦風說。
飛騰公司正加速布局打造“CPU+XPU”產品組合,已聯合生態夥伴共同發布了基於飛騰平台的智算解決方案,多款飛騰CPU產品實現了對DeepSeek全係列大模型的端到端支持,覆蓋數據中心和終端場景,本地部署的推理效率與國外同類產品架構解決方案相當。
打造AI全棧技術體係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一年來,郭禦風對半導體企業和AI企業開展了深度調研。他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產業中存在三大問題:產業鏈發展不平衡、技術與產業落地之間存在鴻溝、“內卷式”競爭等亂象屢禁不止。
對此,郭禦風建議,全局推動人工智能全棧協同創新,夯實拓展應用場景,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厚植創新土壤,助推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他建議,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芯片+算法+場景”的攻關聯盟,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創新,打造自主可控的AI全棧技術體係。一方麵,集中攻關自主AI芯片及軟件棧研發,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生態;另一方麵,推動多模態行業大模型在垂直場景落地,填補技術與應用之間的鴻溝。
如何整治IT行業不良競爭?郭禦風建議,對按廠商、品牌招標的現象加強監管,出台政策鼓勵分技術架構招標,打造基準評測平台。希望通過這些措施改變目前部分單一來源采購的現狀,引導IT廠商公平競爭,促進我國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我相信,通過技術突破與生態共建,集成電路產業必將在A1浪潮中搶占製高點,為‘人工智能+’行動提供堅實底座。”郭禦風說。
若崔永元舉報女星合同的事是真的 她要補繳多少錢|崔永元_新浪新聞...
人民日報:實踐中犯錯在所難免 讓幹事者放下包袱|改革創新|幹事|放下包袱_新浪新聞...